培训咨询:010-62753034
您的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学院新闻

北京大学圆满完成教育部“国培计划(2014)”——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培训任务

时间:2015-01-20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的总体部署及关于示范性集中面授培训项目的具体安排和要求,北京大学于2014年9月19日至2014年12月24日期间,承办了教育部“国培计划(2014)”——一线优秀教师培训技能提升研修项目初中数学、高中数学、初中综合实践活动、高中语文学科以及“国培计划(2014)”——培训团队研修项目语文学科的研修培训,参训学员共387人,来自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

合照

为了更好地开展今年的培训工作,北京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更加重视教师培训工作,从项目的申报、实施方案的设计与策划、专家的联络与沟通、项目的组织与实施,到培训过程的日常管理、教学设备的支持与服务,还包括学员的吃、住、行等生活问题,都进行了细致的准备。

课程的设计安排上重点考虑了北大自身的特色,如何在较短时间内将北大的办学理念和传统的文化在研修中渗透。

首先,在专家团队的构成上,邀请了北大著名的相关学科专家,例如语文学科温儒敏、数学学科张顺燕教授展现北大的“特质”教学,同时又安排有其它院校特别是师范大学的教育专家,以及参与研修的学员中有经验有水平的老师,多方资源结合,优势互补,精心的组织、精心的设计、精心的策划,形成一盘研修“盛宴”。

其次,在教学设计上始终不离北大的办学理念:“自由、民主、求真、务实”,继承蔡元培先生“兼容并蓄”地办学思想,广纳众家之长,我们将国培研修定位既是学习的课堂,也是交流的平台,课堂教学大师引领,把握学术和专业的基准,课堂氛围营造开放的、畅所欲言的研修环境,积极为学员创设民主平等的研修文化氛围。尤其是 “工作坊”教学活动设计,鼓励研究性学习、小组间协作,广泛交流、探讨不同意见,允许保留各自认识和提出质疑,大大提高了整个研修活动的收效,充分实践了北大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思想。对此,学员说:“‘工作坊’的合作学习,这其实是新课改教学法的一个亲历亲为的体验。思维的碰撞、经验的整合,让我们真实体验了‘合作探究’的具体效果,最后形成了小组乃至全班集体智慧的呈现,再有专家的经验及技术的点评,我个人认为是获得了比预期还要好的收获,这种学习和呈现方式也是值得我们借鉴和推广的。”实践课堂的同课异构环节,也给了学员很好的平等参与交流切磋的机会。同样的主题,不同的授课形式,使学员们在了解和学习北京市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经验的同时,也明白了“差异亦是资源”这一道理,通过这次同课异构的教学活动,使学员们认识自身的教学问题,获得最直观的感受,达到在实践中提升的效果。高中语文班的学员在反思日志“教学目的的实现可以有多种形式”中这样写道:“2014年11月25日上午,与国培北大高中语文班的同学一同去北理工附中学习,听了两节同课异构的课—《陈情表》,受益匪浅。第一节课是由北理工附中的易成芳老师上的。她带着学生走进文本,感受文字背后的真情,打动了学生、打动了听课的教师。9次不同形式的朗读,融入了师生的真情。情,贯穿于整个授课脉络中,拿捏准确,设计合理。第二节课是由我们国培班来自哈师大附中的张苑勋老师上的。张老师幽默风趣,注重字词的落实,让学生在笑声中轻松接受,留下深刻印象,做到了一课一得。从这两位老师身上,我学到了很多,领悟到这两位老师虽然形式不同,但目的都一样,是所谓的殊途同归。所以,我们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学生的情况设计教法,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DSC06428

DSC06454

DSC06447

再则,“国培”研修过程注重挖掘资源,体现“道法自然”的研修文化。北大是一个开放的大课堂,“北大通选课堂”和北大讲座是北大几十年来的特色课程,多数学员吃过晚饭后,根据自己的兴趣自行到不同的教室去听“通选课”或讲座,直到研修班结束,学员们的兴致未减,不舍离去是因还有许多想听的课没有听到。这样的一种校园文化融入到研修班中,“营造”了一种很好的辅助研修环境,使研修文化更加多彩、丰富。

历时3个月的努力,培训已圆满完成了各项学科的培训任务,学员对这次培训的总体评价满意度很高。有学员这样评价我们的研修:“国培”活动是短暂的,但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专业上,对我而言,都是一个很大的提高。回想学习中,多位专家的讲座为我们的教育科学理论注入了源头活水,让我饱享了高规格的“文化大餐”,他们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和深深的理论引领,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我分享到了收获的喜悦,接受了思想上的洗礼,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