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咨询:010-62753034
您的当前位置: 北京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新闻中心» 通知动态

关于申报“AI赋能继续教育”研究课题的通知

时间:2025-02-20

北京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是学校专门设立的继续教育办学实体,同时承担校内办学服务平台、改革创新实验基地职能。为利用AI技术更好推进北京大学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支持利用AI技术促进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运用,帮助校内青年教师与学生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继续教育学院紧紧围绕学校“科技创新年”主题,设立“AI赋能继续教育(AI for Continuing Education)”研究课题。现将申报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 项目说明

(一)研究主题

与“AI赋能继续教育”相关的研究题目均可,包括且不限于下列领域: 

1.在继续教育中应用AI技术的背景与理论研究

可针对AI技术在继续教育领域的应用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综合调研,开展相关背景与理论研究。可以总结国内外AI技术在继续教育中的应用案例与场景,探索AI赋能继续教育的底层逻辑。

2.AI赋能继续教育的机制与应用研究

北京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及校内其他实体开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的过程中,涉及客户接洽、培训方案设计、合同签订、排课、教学资源调度、面授组织、学员管理、课程评估与反馈等环节,希望研究者能够探索AI与继续教育各环节深度融合的路径(如AI班主任系统、智能培训方案设计、AI技术与产商的遴选),研究AI推动提升继续教育教学效果、学习体验、评估能力乃至整体运营效率的方案,以及继续教育学院运用AI 技术的综合性解决方案。

3.AI技术的潜在风险与挑战

研究者可探索AI赋能继续教育过程中的数据隐私与安全问题、伦理与法律问题,探讨AI技术对继续教育行业的冲击及应对措施。

注:这里的“继续教育”特指非学历继续教育范畴,不接受学历继续教育方面的研究。非学历继续教育相关管理规定可参见继续教育部网站《北京大学非学历继续教育管理办法》:https://www.oce.pku.edu.cn/cms/gzzd/index.htm

(二)申报条件

研究课题面向北京大学全体本科生、研究生和教师(重点支持45岁以下青年教师),以及继续教育学院内部员工。鼓励青年教师带学生开展研究,鼓励校内师生与学院员工合作研究。

(注:本科生、研究生需确定一名校内导师作为合作老师)

(三)资助计划

2025年资助计划设定重点项目 10 项,针对每项重点项目课题,资助经费额度为 5 - 10 万元;同时,计划资助普通项目 15 项,各普通项目课题所获资助经费为 2 万元。

(四)资助期限

资助期限为半年,申请书中的研究期限应填写为2025年4月1日—2025年10月1日。

(五)评审程序

继续教育学院负责组织专家评审,确定立项名单。

二、申报办法

请申报人填写《“AI赋能继续教育”研究课题申报书》(见附件),将电子版发送至邮箱luhaidi@pku.edu.cn(邮件主题命名为“AI赋能继续教育+课题名称+单位+身份+姓名”),同时提交纸质版申报书(一式一份,双面打印)至继续教育学院。

申报截止日期为2025年3月7日。

联系人:卢海娣

电话:13671301040

Email:luhaidi@pku.edu.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19号北京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达园办公区

三、 其他说明

1. 项目周期:半年(从立项通知书发布起算)

2. 成果验收:立项通知发布时,普通项目拨付75%课题经费、重点项目拨付50%课题经费。2025年6月底提交中期报告,9月底项目结题预答辩通过后,拨付剩余课题经费。结题报告通过专家组评审,视为完成课题。课题成果发表时需注明受北京大学继续教育学院“AI赋能继续教育”研究课题经费支持。

3. “AI赋能继续教育”研究课题每人只能申请1项研究课题。

4. 申请人应如实填报材料,研究过程中应遵守学术规范,维护科研诚信,尊重科研伦理。有违学术诚信行为一经发现,学院保留收回资助和通报院系的权利。

5. 课题研究成果知识产权归北京大学与研究者共同所有;课题研究成果要求为研究结题报告或发表论文,北京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有权无偿使用相关研究成果。

6. 申请人如为本科生、研究生,应联络确定一名校内教学院系教师作为合作老师。

7. 请申请人仔细阅读本指南,确保申请项目符合指南要求,并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申请。

附件:研究课题申报书(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