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日为师
1.梦圆北大
从北大回来将近两个月了,很想写写那些恩师,写写坐在台下呆呆地望着他们,倾听着他们的声音时那种无比幸福的感觉。每当回忆像宣纸一样展开,我的笔锋却迟迟不敢落下,就像一个朝圣者,怕玷污了神明。
对于不到二十岁的学子,凭着天赋与刻苦踏入北大的校门,会是怎样的心情?我并不明了。而对于走过三十多个春秋,虚度过一万多个日子的我而言,能在北大学习,就像一个想都不敢想的美梦。我心中对县里的大手笔培训计划以及单位领导的关怀充满由衷地感激,说是恩同再造,也不为过。
在某种意义上,北大之行,让每个人拥有了一次重塑自我的机遇。
三月的未名湖畔,秀丽如江南。梅花香暗透,柳色舞春光。但是,比起课堂上教授们的个性与思想,风景显得很是寻常。
2. 一遇韩菁百忧解
燕园的红湖是个值得写生的地方。
红墙黛瓦,半亩荷塘,回廊曲折,垂柳梢头连旭日也含羞。
这里红墙黛瓦的宫殿,则是我们来自湘南小县城的50名教育工作者的教室。若在电视剧里,这宫殿可以当太子的学堂。
简单的开班典礼后,我们正襟危坐,想象着北大教授的高深与威严。
她乘着春风翩翩而降。
她叫韩菁,来自四川的“弱女子”,不高,不老,不丑,扎着头发,很精神。当她开口讲课,就像邻家姐姐,亲切自然,神采奕奕,你会发现她很耐看。
给我们上过课的教授一共九位,女教授只有她。封为至尊女神,我想,男教授们也不敢争此荣誉。
我很想写得幽默些,因为韩教授上课太幽默了。幽默也就算了,她与台下的学生(从二十多岁到五十多岁的都有)的互动,可谓丝丝入扣。她总是边讲边甩出些问题,且笑盈盈地看着我们,我们不接话,她就停下来等。我们哪会不接话呢!听她上课,就像是和她聊天。作为心理咨询师的她讲起“压力与情绪管理”来,那是经验丰富,口吐珠玑,一个个闪光而逗趣的句子令人应接不暇:
“正常人与病人没有本质的区别。”“躁狂抑郁多才俊。”“一切历史都是现代史,积累智慧,可预测未来。”“不领情是人之常情。”“抑郁者首选吃药,比心理治疗好。‘百忧解’最好,听这俗称就知道药效。”“男孩更需要表扬。孩子的成绩重要,自信更重要。”“运动运动,就像给大脑换换频道。”“感情如水,用疏不用堵。”“不在压抑中变态,就在压抑中变坏。”“幸福就是做想做的事。”
每次想起她说的这些话,我都会陷入沉思。
我想,我这样断章取义,就像为了说明一颗树很美,却摘下几片叶子带给你看一样可笑。
韩教授亮晶晶的眼睛,亮着一颗经过岁月历练的童心。她妙趣横生的课堂,像暖阳融化寒冰,像春风唤醒花朵,还像一道麻辣川菜,令人大快朵颐。
半天的课很快结束了。
在北大,最令人难过的时刻,就是下课。
课后,我陪着拄着登山杖的韩教授在花香弥漫的校园里走了一段。她是个热爱户外运动的人,她的脚是在泰国冲浪时受伤的。不过还能开车,应该无大碍。想到她能在辽阔的大海上乘风驾浪,我才发现,这是一个假的弱女子。
记得课间休息时,我请她为我县教师写一句赠言。她说:“我没准备,我的字太丑了。”但她还是写了。一般人说字丑是谦虚,韩教授说那还真不是谦虚。作为曾经的临床医生,她的字丑得就像故意的。不过,那祝福极好,她写的是:“快乐每一天。”这话,像是对她的课,也对她的追求,做精炼朴实的总结。
快到她停车的地方了。我对她说再见。她对我说再见。
再见,这两个常说的字,是我最不想说的,却一次又一次地对着值得终生感恩的人说着。
再见,北大的春天;再见,春风里你们的容颜,再见,我最幸福的时光。
3.人心是最大的政治
时间真是不可思议,若不是凭借照片,我差点回忆不起郭建宁教授的模样了。实际上,他是我在北大课堂上第一个开始崇拜的人。
他的口才很好,讲述观点时旁征博引,纵横驰骋,有将领的风范。那口吻也是斩钉截铁,干净利落,让人感觉他内心的疆界十分辽阔。
他的专业是哲学。他给很多重要人物上过课。他带着我们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政治是很难讲的,很容易变成《新闻联播》的模式。可是,他梳理了习总内容广泛的四百多篇讲话主要内涵,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军事、外交等七个方面做了生动地阐述,让我们对当前社会从大的格局层面有了更深的思考。
来自湘南小县城的我们,静静地聆听他的讲述,像井底之蛙来到辽阔的大地上抬头看天。
他激情澎湃地将对习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研究的心得分享给我们。我想,平时,我们的生活被柴米油盐所羁绊,有关治国理政的相关思考,感觉是那么地遥远。所以他讲的内容,很容易引起内心的震动。
“三十多年的时间,我们能排到世界经济总量第二,国民素质什么时候到世界前列?”怎么样,光听这课上的随意一问,就知道跟想象中政治课不一样吧!
中国梦是强国梦。中国梦是每个人的梦,给每个人出彩、实现梦想的机会。中国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这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愿望相通。郭教授说课总是这样一气呵成。
“一棵树长得再高,影子再长,根也要扎在土里。”在谈到文化自信,谈到中华文明时,他这样说。他其实讲得是高深的内容,可是他的表达一点都不高深,甚至让人感觉他就像一个诗人,在歌颂这苍茫的大地。
他的课信息量很大,像汪洋大海,而我连一捧水都无法再现得如他那么精彩。
“改革进入了深水区,改革的代价、成本、难度在增大,要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攻坚克难,啃硬骨头,才能维护公平,实现人民共享。”他的讲课直面现实,并不粉饰太平,让匹夫也有为天下兴亡而奋起的力量。这是最可贵的。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治国理政的奋斗目标。“说来说去,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我认为,这是他对课堂的一个总结。得民心,享天下,安天下。“让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这些朴实的话,是党和国家的承诺,这承诺背后是为天下苍生牵肠挂肚的仁爱之心。
课后交流时,郭教授说,他最喜欢的哲学家是康德、王阳明。他题写的“以文化人”四个字,勉励着我们以优秀的文化影响人、塑造人。
“没有创新就没有制高点。”这话常有人说。郭教授融入课堂中一说,我记得特别好。这或许就是崇敬激发的力量吧!
习总书记说过:“金山银山也换不来绿水青山。我们要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如今,我身在故乡,在郭教授的课堂上的沉醉与留恋,也像是一种乡愁,萦绕在心头。
4.打点好你的小生命
历史上北大名师不少,要个性有个性,要思想有思想。现如今,你只要听过张辛教授的课,就不算白去北大一趟。
他的课,你要敢迟到,不被骂死才怪。你要是偷玩手机,他会很客气地说:“到北大来玩手机,很可笑、可怜,浪费道县人民的血汗钱。”这真的算客气的了,因为他的“毒舌”像一把把匕首,写在纸上还会闪着寒光。可是对于有真才实学的人,这算得了什么,下课后,找他签名留言的学生得排队。
不仅脾气怪,他的模样也不寻常。头顶白发像雪山皑皑,墨黑的双眉虎虎生威。一双锐利的眼睛说不清像狼还是像鹰,一袭黑衣像僧衣也像道袍。他说话像连珠炮,不过声音不大,他也不管你听不听,一说起来那思维敏捷得像光速。记得当时他用耳麦说话下面不太听得清,建议他用话筒,他才懒得理睬,意思是下面再安静点就听得清了。
他讲的课题是《道、礼与和谐》,本来像他这样书法了得,一心在书中与古人对话的人,应该都是很平和的。可他嘴上最不饶人。刀子嘴,豆腐心,是张辛。
与政治有关的言论姑且不提。我先鹦鹉学舌地罗列这些你瞧瞧:
“虽然各位都是中国人的样子,但骨子里很难说,不中不西的。”这是他的“见面礼”。
“智慧也许能毁灭世界。”“不说人话、不办人事的人越来越多。”“落后要挨打,先进就不挨打吗?”“谁不想亲近大自然,可是,这气是人吸的气么,这水是人喝的水么?”“你们是没资格和老祖宗对话。”“天天向上,现在孩子们都上得天了,都是小皇帝。”
“现在都不思考,都喊口号,谁喊得响算谁的。”“中国人被西方人称为移动钱包,每到一地,大包小包,大呼小叫。”“现在的思想家说得都是人话么?”“今天你们也算有缘,你们碰到我了,你们算活明白了。”
这样的话,课上比比皆是。这些只言片语这样剥离出来,也许让人感觉云里雾里。可他的强悍之处在于,他的观点是有一个体系的,看似东拉西扯,实际滴水不漏,简直可以说是无懈可击。当然,我并非指我所引用的句子都无懈可击。
既然引用了他说的有火药味的话,我觉得更应该引用些他苦口婆心开的“金玉良言”。既然我是转述,也无他的才情,也只能靠你的领悟了。
“人要守份,我就是一个守份的人。”“人生是有成本的,人生不能不算成本。我不耽误时间,可尽情与古人对话。”“活着时受人尊重,死了活在人心里。”“神的活法、物的活法、心的活法三位一体,以心灵化的生活为主,只要记住这一句话,你们这一趟没有白来。”
“心的愉悦才是最终目的,物的满足未必能带来心的愉悦。” “做不好自己,等于浪费大自然的宝贵资源。”“做人做事,都要向老祖宗讨教。”“万物都是一家人,万物都是同胞,人类的一切都是万物给的,要知恩报恩的。”“不要小看缘份。”“不要以为自己比别人重要,每个生命都有无限可能。”“人类不仅需要创造,更需要保护。”
我想,罗列的这些,对于没有亲自感受他的课堂的人来说,无异于隔靴搔痒。可是,我虽无刀子嘴,豆腐心还是有的,写在这里,当作传播福音吧。就算豆腐被我变成豆渣,想来也是不会被责怪的吧。
课间休息时,找他签名留言的话,他都刷刷刷写下些古人智慧之言。他为我县教师题写的赠言是“向内用力,做好自己。”就像本文标题引用的他的那句话:“打点好你的小生命。”
他的风采与影响力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的。在本文结束之前,我耳边仿佛又响起他的声音:
“每个人都做好自己,天下就是最好的天下。”
5.登此山,天下无山
我见识浅,有福气在北大聆听其教诲的教授们只有九位,他们像需要仰望的山峰。从思想的高度,我不会评价。但从个性的层面,我认为孤高卓立的张辛教授像险峻惊心,风光奇绝的黄山天都峰,而爽朗热忱、口吐莲花的周旺生教授则是耸立云霄,诸峰俯首的黄山莲花峰。
再多的溢美之词,和周教授的课堂相比都是肤浅苍白的。我想,听周教授上课,是很多人学习生涯中的巅峰体验。
我认为,这并非夸大其辞。人哪,就是这么奇怪,一旦将胸襟、学识、思想等修炼到了一定的境界,就会像巍峨的高山,山为体,云为衣,自成气候,令人仰止!
当班主任魏林老师介绍他曾多次被北大学子评为“北大十佳教师”,我心里还是很期待的。只见他风衣笔挺,有着老干部式的严肃,剑眉如翼,有招牌式的大眼袋,不疾不徐地迈上讲台。风度不错,但开口就今人失望。
听他说话,我吓了一跳。那语速很奇幻。四平八稳,不紧不慢,有停顿,无顿挫,有响声,无抑扬,初听像吊儿郎当的人不带感情地被逼迫着念产品说明书似的。要是用测声仪测频率,估计能看到一条水平线。太奇怪了。就这么奇葩的语速,也称得上北大一绝。
渐渐地,我才发现,他是极耐心的人,有一种慢热的特质。一旦你被这声音吸引,被这声音温暖,你就会陶醉在这固执的节奏中,陶醉在他思想的盛宴里,如品名茶,口齿生香;如饮杜康,宠辱皆忘;如在春天,无声润物;如在雪天,赏梅万树。
别看我说得天花乱坠,就以为他讲的是文史哲方面的趣事。错,他是讲法律的。《中国法治的新起点、新任务》是他所讲的课题。
“他最厉害的地方在于能将深奥的法律知识讲得特别通俗易懂。”这是我的同事郑兄的评价。他同时还能将周教授说话的腔调以及经典的段子学得很生动。这评价很中肯,我觉得要是再加上犀利与幽默这两点更好。这可是周教授最拿手的三样:通俗,犀利,幽默。可是这些都只是表面现象,要知道无论他说的是轻松的,还是沉重的,我们都能时时刻刻感受到他的正义之心。
他有两句口头禅:“我的心情很复杂啊!”“你们同意我的观点吗?”每当他说第一句,我们都会会心一笑或捧腹大笑,其实我们这些像刚刚才接受法律启蒙的人心情也很复杂啊!每当他说第二句时,我们往往一边点头一边报以热烈的掌声。他给了我们太多有启迪的东西,让我们对很多方面豁然开朗,我们呢,只有笑声,只有掌声,只有沉思回报给他。
这个世界上,总会有人传递火种,终会有人唤醒我们于睡梦中。像张教授、周教授这样的人,是北大的脊梁,也是北大的良心。
我想再重复一次,在北大,最难过的时刻,就是下课。这样匆匆的半日,就得拜别一位才华横溢的恩师,普天之下,比这残酷的时刻有多少?
周教授讲起生活琐事来,让人拍案叫绝,比如他在机场怎样制服那些人模人样的插队者,比如一家人抢遥控器的事,录下来的话,有忧郁症的人也能笑得恢复健康吧!
我也要讲一件他的琐事。我找他签名,他同意,恳请他留言,他不肯。我想说服他,他还是不肯。他说:“我没这习惯。”
有个性,我喜欢。
他有他的方式,我也有我的办法,既然他不肯写赠言,我就抄他一句话:
“我们中国的教授虽大多数是无能之辈,但也是拔尖的。可为什么没有大思想家呢?”
6. 峰峦之上的观景台
周三下午,赵钰琳教授讲授的课题是《北大附中的办学特色》。他曾出版过《追求优质教育》这本书,介绍北大附中的办学经验以及他在北大附中当校长的感悟。
北京海淀区是中国教育领域的一块高地,这里有中国最好的大学、中学、小学。赵教授将北大附中的办学特色归结为一句话:培养有思想,有个性的学生。
北大附中的师资队伍,是高层次、高水平的。教授为人谦和,谈论自己少,谈论学校的精英团队与明星老师,却如数家珍。他不是泛泛而论,而是饱含感情地介绍他们的事迹,让在场的人都觉得很励志。
2005年,我自费到重庆学习,见过赵教授提到的荣获全国模范教师的北大附中的副校长张思明。当时便被张校长的能力与水平所折服。没想到,12年后,听赵教授说起张校长如何从一个只读了高中的学生,成长为著名的特级教师,并在五十五岁拿到了北大的数学博士学位。讲张思明校长如何在贫困的家境中奋进,在照料家人的同时,为了抓紧时间,每天四点钟起床学习。我突然明白了荣誉这枚硬币背后的图案。
如今张校长也临近退休了。人生一世,努力奋斗过,就算渺小如尘又有何憾?
赵教授还提到过陆剑鸣老师,她写给全班学生14岁生日礼物信件,发自肺腑,感人至深,被编为《爱的絮语》出版。就连物理学科,该校陈育林老师的看法也很有见地,他说:“我讲物理,不仅要讲知识,更要讲出知识背后的思想。”
这些榜样的事迹,让我懂得:你在某件事上用心,必将在这事情上发光。
北大附中是个很有个性的学校。他们实行的选课走班制,令人大开眼界。他们的班级不固定,里面的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自由选择所学的年级或课程。这种打破了传统的“程序化教育”的方式,虽很难学到,但值得为这种创新喝彩。
在赵教授的描述下,台下的我们,恨不能变成少年在那所学校学习,也恨不得自己的孩子能在其间就读。
他提到的一个成功的公式,很有新意,我印象最深,他说:“成功=知识+见识+胆识+激情”。他说:“知识决定高度,见识决定广度,胆识决定力度,激情决定态度。”
对于每个渴求成功的人而言,这番话都是值得回味的。
他就住在北大的校区,在他骑车离开教室前,他递给我一张名片。这是我收到的第一张教授的名片,或许因为我们有共同认识的人吧。没到场的朋友,也会像桥梁,成为情谊的纽带。
我每次想起他,都会想起那些名山上的观景台,峰峦屏列,风光满眼,我们会忘了观景台的存在,可是若不是有他们默默存在,为我们开拓视野,哪来的无限风光呢?
当然,若不是时间太紧,我们多希望能在他带领下去北大附中走走看看,看看孩子们的笑脸,看看那些值得崇敬的老师们。这比“纸上谈附中”,应该更有力量吧!
7.知青教授沈献章
沈献章教授很随和,上课时,乐呵呵的。心宽体健有福相,正脸看,方方正正,侧脸看,圆圆满满,很有意思。阔额头,两道浓眉像隶书的“一”字,笑起来时,让人感觉脸上有“婴儿肥”。
他当过多年人大附中的校长,为我们讲授《教学管理与教师队伍培养》。他与当过北大附中校长的赵教授可谓“双子星座”,又为我们介绍了一所中国最好的中学。难怪人们常说,好事成双。
本来北大附中已让我们惊叹了,没想到人大附中更牛。为了不“挑起争端”,我只说一两个方面,人大附中有个49人的班级,48人考上清华北大,北京市前三强出自这个班。没考上的那个是交流到国外学习去了。再比如这所学校最近十年只有北大、清华等名校的毕业生才有资格入职当老师,某年入职的16个教师里,就有9个是博士毕业。
刚上课时,沈教授说的是习总书记到八一学校看望恩师的事,因为八一学校就在人大附中隔壁。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习总的话总是能引起广泛的共鸣。
接下来谈到教师队伍建设,沈教授以人大附中“一个特级教师被劝退”“一个硕士教师被辞退”为例展开来谈,很吸引人。
他介绍的经验里,我印象最深的是“师徒结对仪式”。学校每一个骨干教师都要与年青教师郑重其事地结成“师徒”。包括献花、90度的鞠躬、照相存档,签订责任书等环节,三年出师。刚从业的教师最初得每天听师傅的一节课,以后可调整为每周听师傅三节课。
我想,这样的传、帮、带,可以师徒共同进步,真是值得借鉴的好办法。
除了教师队伍管理,他还着重介绍了高三教学管理。这里其实有个插曲。课间休息时,我和他交流说:“台下有25位小学或初中校长,在讲高三时,能不能顺便提一提中考的一些经验。”
没想到,他在休息结束后,郑重地提出来,向大家征求意见,说可以把讲高三的内容,全部换成讲初中的。虽然我很尴尬,但想到张辛教授的“不迁就”,顿时感觉沈教授的善解人意,虚心听取意见,还是很令人感动的。如此为人,可以师表。
有个细节我记得很清楚,在写好赠言“青年教师是学校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之后,他一笔一画地写上一句“寄语永州市道县全体教师”,从这温暖的细节,可见他做事严谨,这个在乡下当过五年知青的教授,没有一点架子,保持着朴实、善待他人的本色,令人敬佩!
他说的那些专业的知识,我不必重复。他说的“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三个站位”很有意思,他巧妙地解释我且不提,只罗列基本观点:站在大师的肩上;站在自己的肩上;站在同伴的肩上。
不仅对教师,对于每个人,都值得琢磨这“三个站位”。人的一生,都在成长,除非你甘愿止步不前。
有一句他随口说出的话,我觉得最值得警醒,也是我在他的课堂上的最大收获。
他说“作为人大附中的学生,你必须要多走一步,才能与众不同。”
我个人认为,就算无缘成为人大附中的学子,就算不为与众不同,他说的“多走一步”是什么含义,也值得思考一辈子。
8. 大师无名
天安门广场边的国家博物馆,就像由几千年的文化瑰宝组成的另一种意义上的大学。根据课程安排,周四下午,我们像一群去春游的快乐孩童,在班主任魏林老师的带领下到里面参观。
里面的藏品太丰富了。从原始社会到现代,不曾间断的中华文明流传的瑰宝,令人一次次屏住呼吸。
六年前的夏天,我在北京呆过半个月的时间,我曾以为自己把最值得去的一一走遍了。可如今,我想说:没去过“国博”,跟没去过故宫一样,不能算真正到过北京。
这栋全中国最昂贵的“教室”,却是免费开放的。实际上,除了这个步履匆匆的下午,在回家乡前,我又独自在里面呆了一整天,带着我的面包和水。那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宝物,那些在学生时代的历史教材与美术教材上见过的宝物,就像灵魂中所需要的面包和水。当然,里面的卢浮宫与大英博物馆的文物展门票各五十元,我也看了。它们就像蜗牛伸向世界的两只触角。
我记得在那么多青铜器里,我曾路过四羊方尊而不自知。因为比它大件的青铜器也有不少。可当我凝视它时,立即被这来自湖南宁乡的“文物老乡”深深震撼。很难想象在商代就有如此完美的工艺。那精雕细刻的纹路,你就是用目光抚摸一遍,都会觉得像是奇迹,很难想象当初是怎样镂刻铸就的。
我印象最深的,其实不是这一件件镇馆之宝,而是这样一个感慨:这么多稀世之宝,那些铸造它们的工匠,那些堪称大师的普通人,谁知道他们的名和姓呢?
岁月将封存于不见天日的地方的宝藏,一一呈现在我们面前。这博物馆其实也像一座哲学的宫殿,让我们明白从何处来,将去向何方?也让我们更多的思考自己是谁?
向那些一代又一代的无名的大师致敬。
细细想来,我们本身何尝不是一件工艺品呢?时间塑造了我们,我们自己也塑造着自己。我们更要意识到,我们是我们的恩师所塑造的一件作品。
努力成为他们的骄傲,是我们最值得做的。
感谢这巧妙地课程安排,让我和这些无价之宝结缘,它们同样也是我们的恩师,启迪我创造自身的价值。
在历史的长河中,在宇宙的胸怀里,谁将被记起,谁又将被忘记?
9. 结语:最美的春分
昨天无意中发现,2017年3月20日,我们一行五十人踏进北大校园那天,恰好是春分。
在天文学上,春分是春季的开始。古人把春分分为三候:“一候玄乌至,二候雷始发声,三候始电。”意思是春分时候,燕子从南方飞来了,下雨时天空便要打雷并发出闪电。
正是在这样美好的日子,玉兰花为我们绽放,燕子随我们从南方赶来。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教授们的思想的闪电与智慧的雷声,出现在我们的天空,为我们带来一场场甘霖。沉睡的大地被唤醒,倔强的嫩芽听从召唤破土而出,万紫千红的日子一天天临近。一切像获得了新生,一切都生机勃勃,眼前的世界与心中的世界如此和谐。
这是我们生命里最美的春分。
像春燕衔泥似的,能一点一滴地梳理感悟,为恩师“立传”,我感到十分欣慰。我仿佛又回到了人生中最幸福一周,再次踏进北大的校门,再次和我的同学们一起,一起坐在那间教室里,幸福地仰望着我们的“仙尊”,听他们指点迷津、听他们谈古论今。
提笔之前,我在心里许愿:完成就好,不能再半途而废。如今,我已做到。感谢使我们梦圆北大的所有人,特别感谢北京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领导以及班主任魏林老师的精心组织,才有这终身难忘的北大记忆。
这些粗陋的文字,有的写于带孩子之际。有时左手抱着四个月大的女儿,右手还在手机上打字。女儿很懂事,不仅不吵,偶尔还冲我莞尔一笑,像是懂得我的心,为我加油。
半日为师,终生感恩。
或许,我将用一生的时间,来思考我与恩师们在做人与做学问等方面的差距,尽管很难达到他们的水平和境界,但我想:无论是谁,作为弟子,若不抱着“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壮志,岂不是辜负了栽培他们的恩师?
黄 海
湖南省道县教育局